女子健美比賽:從NABBA寰宇小姐到IFBB奧林匹克,探索健美界的柔韌力量與爭議

女子健美比賽:從NABBA寰宇小姐到IFBB奧林匹克,探索健美界的柔韌力量與爭議史蒂夫·里夫斯 (Steve Reeves)、珍妮·奧曼 (Jeanne Orman) 和雷格·帕克 (Reg Park) 在後台照片。NABBA 健美比賽照片 FC4。( 圖片來源: Page #41 – Health & Strength Magazine (Jul 1950) )在健身風潮席捲全球的今日,健美運動已不再是男性獨有的舞台。女子健美比賽的興起,不僅打破了傳統對女性美的定義,更展現了女性身體所能達到的非凡力量與雕塑藝術。這項運動從最初的默默無聞,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國際級賽事、明星選手與複雜規則的競技領域。本文將帶您深入探討女子健美比賽的發展歷程、重要賽事,特別是關於 NABBA Miss Universe 與 IFBB Miss Universe 的深入解析,以及這項運動背後鮮為人知的挑戰與爭議。P.S.: “Miss Universe” 香港譯: 寰宇小姐, 台灣譯: 環球小姐“Ms. Olympia” 香港譯: 奧林匹克小姐, 台灣譯: 奧林匹亞小姐

目錄女子健美比賽:從NABBA寰宇小姐到IFBB奧林匹克,探索健美界的柔韌力量與爭議健美比賽的女性之光:歷史與起源NABBA Miss Universe:寰宇小姐的多元體態IFBB Miss Universe?事實與頂級榮譽審美與歧視:力量與柔美的拉扯興奮劑的陰影與兩難後記未來展望:柔韌力量的延續健美比賽的女性之光:歷史與起源這段影片深入探討了女性健身與健美運動的演變歷史,強調了女性在健身領域中的重要貢獻。影片首先回顧了青銅時代的「女力士」,例如: 瓦爾卡拉 (Valcara):她是威爾斯女大力士米里亞姆·凱特·威廉斯 (Miriam Kate Williams) 的藝名和凱蒂·布魯姆巴赫 (Katie Brumbach):她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也被稱為「大力士夫人」(Lady Hercules) 或藝名「山德維納大帝」(Sandwina the Great),因為她曾在一場力量表演中擊敗尤金·山度 (Eugene Sandow),這些女性儘管常被視為異類,卻透過展示驚人的力量來挑戰當時對女性的偏見,倡導女性賦權。隨後,影片介紹了白銀時代的健身偶像,如普吉·斯托克頓 (Pudgy Stockton):她是一位著名的女性力量運動員,她的形象被就受到鮑勃·霍夫曼 (Bob Hoffman) 的大力推廣,旨在展現女性的力量、健康與美貌,這與喬·韋德(Joe Weider)雜誌中過度性化女性的傾向形成鮮明對比。最終,影片轉向黃金時代,討論了瑞秋·麥克利什(Rachel McLish)等健美運動員的興起,她們自然且健康的形象推動了女性健身的普及,並對當代健身產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影片來源: Golden Era Bookworm )在 1977年之前,健美一直被視為一項男性運動。然而,隨著女性意識的抬頭,以及女性舉重運動的發展,女性開始被認為有能力在自己的健美比賽中一展身手。美國俄亥俄州坎頓市的亨利·麥吉(Henry McGhee)被譽為「競技女子健美運動的主要推手」。他堅信女性應享有展示其體格和訓練成果的機會,就像男性多年來所做的那樣。第一場官方女子健美比賽於 1977年11月在美國俄亥俄州坎頓市舉行,名為「俄亥俄州區域女性體格錦標賽」(Ohio Regional Women’s Physique Championship)。這場比賽完全按照男子健美比賽的標準進行評判,強調肌肉密度、飽滿的肌肉線條、清晰的肌肉分離度、上下半身的對稱性,以及體格展示。吉娜·拉史碧娜(Gina LaSpina)成為這場比賽的冠軍,被認為是女子健美比賽的首位官方冠軍得主。1980年代是女子健美運動真正騰飛的十年。國家體格委員會(National Physique Committee, NPC)和奧林匹克小姐(Ms. Olympia)舉辦了眾多女子健美比賽。美國健美女性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Women Bodybuilders)也在 1980年成立,反映出美國女性健美運動員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在此期間,瑞秋·麥克利什(Rachel McLish)成為了 1980年代初期最成功的選手,她不僅是第一屆奧林匹克小姐冠軍,更啟發了許多未來的競技者投身訓練與比賽。

國際健美舞台:NABBA與IFBB的主要賽事談及國際健美比賽,不能不提兩個最具影響力的組織:國家業餘健美運動員協會(National Amateur Body-Builders’ Association, NABBA)和 國際健美總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BodyBuilding and Fitness, IFBB)。它們各自擁有享譽全球的頂級賽事,為女性健美運動員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NABBA Miss Universe:寰宇小姐的多元體態影片紀錄了「2007 NABBA 寰宇小姐」健美比賽的評審過程與結果。旁白會指示參賽者擺出各種健美姿勢,例如「腹肌與大腿」、「背闊肌伸展」以及「二頭肌與三頭肌」等,以展示她們的體格。最終,影片公布了比賽的前六名得獎者,其中來自羅馬尼亞的 Alina Popa 被宣布為冠軍,並進行了頒獎合影。( 影片來源: Tyler Livingston )NABBA 寰宇小姐(NABBA Miss Universe)是英國國家業餘健美運動員協會(NABBA)每年舉辦的全球性健美盛事。這項比賽在 1968年擴展,首次將女性組別納入其中,最初被稱為「女性體格小姐」(Ms Physique)。1986年,女性組別進一步細分為「女性體格小姐」和「女性形體小姐」(Ms Figure)。雖然「女性體格小姐」組別已於 2010年從寰宇錦標賽中取消,但 NABBA 寰宇錦標賽目前提供多種女性類別,展現了多元化的健美體態。這些類別包括:

寰宇小姐(訓練型體格) [Miss Universe (Trained Figure)]:這類別的選手展現出經過高強度訓練、肌肉線條清晰且定義良好的體格。寰宇小姐(運動型體格) [Ms. Universe (Athletic Figure)]:此類別強調運動員的力量感與運動美學的結合。寰宇小姐(勻稱型體格) [Miss Universe (Toned Figure)]:注重肌肉的勻稱發展與健康的整體形象,對肌肉量要求相對較低。職業寰宇小姐(訓練型) [Professional Miss Universe (Trained)]:專業級別,展示頂尖的訓練成果。寰宇小姐比堅尼(Miss Universe (Bikini)):正如其名 NABBA 寰宇小姐比堅尼,這個組別的選手通常展現出更加柔和、富有曲線美的體態,同時仍保持肌肉的適度發展和良好的線條感。她們在台上穿著比堅尼,強調身體的整體美感、對稱性與女性魅力,與傳統健美強調的極致肌肉量有所區別。NABBA 寰宇小姐賽事在女子健美發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許多選手在此嶄露頭角,例如阿麗娜·波帕(Alina Popa)曾於 2007年贏得寰宇小姐冠軍。這項賽事持續為全球的女性健美運動員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競技平台。

IFBB Miss Universe?事實與頂級榮譽影片旨在介紹艾瑞絲·凱爾(Iris Kyle),一位被譽為健美界傳奇人物的女性健美運動員。影片強調她無與倫比的成就,特別是她以十次奧林匹克小姐冠軍的頭銜,超越了其他男性健美運動員,成為史上獲得最多奧林匹克賽冠軍的人。旁白透過描述她的卓越肌肉發展和清晰度來讚揚她的體格,並詳細回顧了她在奧林匹亞比賽中的職業生涯,從早期參賽到最終的統治地位,直到她於 2014年以冠軍身份退休為止,以此確立了她在這項運動中的不朽遺產。( 影片來源: MrOlympiaArchive )關於「IFBB Miss Universe」這個關鍵字,根據現有的權威資料,IFBB(國際健美總會)並沒有一個直接冠名為「Miss Universe」的女性健美比賽。歷史上,IFBB 曾舉辦過名為「IFBB Mr. Universe」的男子健美比賽,但其名稱已於 1976 年更改為「世界業餘健美錦標賽」(World Amateur Bodybuilding Championships)。然而,IFBB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健美組織,其旗下擁有最負盛名、代表著女性健美最高榮譽的賽事,那就是:奧林匹克小姐(Ms. Olympia):

這被譽為職業女子健美界最負盛名的頭銜。首屆奧林匹克小姐比賽於 1980年舉行,由瑞秋·麥克利什(Rachel McLish)奪冠。奧林匹克小姐的冠軍名單星光熠熠,其中科里·埃弗森(Cory Everson)在 1984年至 1989年間連續六次奪冠,以不敗戰績退役,是唯一一位達成此成就的女性健美運動員。另一位傳奇人物是琳達·默里(Lenda Murray),她在 1990年至 1995年間也連續六次贏得奧林匹克小姐頭銜,與埃弗森的紀錄持平。自 1999年以來,愛麗絲·凱爾(Iris Kyle)成為了奧林匹克小姐舞台上最耀眼的存在。她總共贏得了驚人的十個奧林匹克小姐總冠軍頭銜,其中包括連續九次勝利,這一成就超越了所有男性和女性健美運動員的紀錄。愛麗絲·凱爾在 2014年贏得第十個冠軍後宣布退役。2015年,奧林匹克小姐比賽一度停辦,取而代之的是 Wings of Strength Rising Phoenix World Championships(編輯文章時已名為: Wings of Strength)。但奧林匹克小姐比賽於 2020年強勢回歸,安德烈亞·肖(Andrea Shaw)在 2020、2021 和 2022年連續贏得Wings of Strength Rising Phoenix World Championships 和奧林匹克小姐雙料冠軍,成為當今女子健美界的領軍人物。自 2000年起,奧林匹克小姐比賽不再獨立舉行,而是成為「奧林匹克周末」(Olympia Weekend)的一部分,並引入了輕量級和重量級別,以及新的評分指南,強調「健康的外觀、面部、妝容和膚色」,但同時也規定「肌肉量不能過度」。國際小姐(Ms. International):

這項比賽於 1986年引入,在奧林匹克小姐之後,是聲望僅次於奧林匹克小姐的第二大職業賽事。許多頂尖選手都曾在此奪冠。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的國際小姐比賽,最初的冠軍託尼婭·奈特(Tonya Knight)因在藥物測試中使用了替身而被取消資格,亞軍傑基·佩斯利(Jackie Paisley)因此獲得了冠軍頭銜。至於「IFBB 寰宇小姐比堅尼」這個詞,由於 IFBB 沒有名為「寰宇小姐」的比賽,因此也就不存在「IFBB 寰宇小姐比堅尼」這個具體的比賽名稱。但在 IFBB 體系中,女性競技者會穿著比堅尼在比賽中擺出不同的姿勢,強調手臂、肩膀、胸部、腹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線條。IFBB 的女子健美類別,雖然要求穿著比堅尼,但其評判標準更為嚴格,強調肌肉的清晰度、分離度、飽滿度和對稱性。除了傳統健美,IFBB 還有健體(Figure)和比堅尼(Bikini)等組別,其中比堅尼組別更注重整體美感、比例和肌肉的柔和發展,與傳統健美的極致肌肉量有所區別,也更符合大眾對女性體態的審美。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A post shared by IFBB Hong Kong (@ifbbhongkong.hkfbf)

( 資料來源: IG ifbbhongkong.hkfbf )健美背後的挑戰:審美爭議與藥物使用女子健美運動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與爭議,尤其體現在審美標準和藥物使用上。

審美與歧視:力量與柔美的拉扯職業健美史上首位 Ms. Olympia 冠軍 Rachel McLish對健美愛好者而言,Pumping Iron、The Comeback(亦稱 Total Rebuild),以及較近期的 Generation Iron (2013年) 等片名一定不陌生。在 1977 年首部電影成功之後,相隔八年又推出了一部新作,題目一語道破主題——Pumping Iron 2: The Women,焦點放在職業女子健美比賽,形式與第一集由 Arnold Schwarzenegger 參與的作品相似。( 圖片來源: 網絡 )Pumping Iron II: The Women (1985) 劇照 1Pumping Iron 2 聚焦多位女選手備戰 1983 年的 Caesars World Cup,其中包括職業健美史上首位 Ms. Olympia 冠軍 Rachel McLish,以及來自澳洲的力量舉與健美選手 Beverley “Bev” Francis。Francis 在 1990 與 1991 年 Ms. Olympia 都拿到第二名的最佳成績。她於 1982 年在自重 82.5 公斤時,創下 216 公斤深蹲世界紀錄。她亦是首位臥推 136 公斤的女性,並至今仍擁有 Powerhouse Gym。( 圖片來源: 網絡 )Pumping Iron II: The Women (1985) 劇照 21983 年的 Caesars World Cup 是專為這部電影而設計的賽事。參賽者混合了職業與業餘健美選手,雖然這其實違反了 IFBB 的規則。劇本作者 Charles Gainer 亦擔任該場賽事的評審。這部電影於 2003 年 4 月 8 日推出 DVD,主演為 McLish 與 Francis,片中也出現了當時其他女健美選手,包括 Kris Alexander、Lori Bowen、Lydia Cheng、Gladys Portugues,以及該場比賽冠軍 Carla Dunlap。( 圖片來源: 網絡 )自女子健美運動創立以來,對於女性健美運動員體型的負面態度一直存在。她們所擁有的身體類型與傳統上纖瘦、嬌弱的審美標準大相徑庭,這被一些學者描述為父權社會強調女性應通過改變身體來迎合社會性別期望的結果。當女性偏離這些性別期望時,社會對其女性氣質的看法便會減弱。國際健美總會 IFBB 曾多次修改女子健美運動的規則,試圖「女性化」這項運動。例如,1992年,IFBB 規定裁判應對「過於龐大」(即肌肉過多)的選手扣分。2000年,IFBB 再次修改規則,強調女性需要再次減少肌肉量。2005年,國際小姐比賽前,IFBB 甚至推出了一項規定,要求參賽女性運動員的肌肉量減少 20%才能參賽。這些規則的改變反映了 IFBB 試圖使女性健美運動員更符合性別期望,強調其需要減少肌肉量。這種審美上的拉扯,在 20世紀 80年代中期的紀錄片《Pumping Iron II: The Women》中得到了生動的展現。影片主要探討了雷切爾·麥克利什(Rachel McLish)和貝弗·弗朗西斯(Bev Francis)之間的「競爭」,將柔美曲線與超強肌肉量兩種審美觀點並置,凸顯了女子健美運動長期以來在「美學」與「體型大小」之間的兩難困境。許多女子職業健美運動員,例如金·奇澤夫斯基-尼科爾斯(Kim Chizevsky-Nicholls),曾因 IFBB 設定的性別歧視準則而退役,這些準則主張在運動中追求更多的「女性氣質」和更少的「肌肉量」。

獎金差距與媒體曝光不足除了審美爭議,女子健美運動還面臨著顯著的獎金差距。從奧林匹克先生(Mr. Olympia)和奧林匹克小姐的獎金對比中可見一斑。例如,在 2014年,奧林匹克先生的獎金為 275,000美元,而奧林匹克小姐僅為 50,000美元,相差達 225,000美元。這種獎金上的不平等,無疑反映了女性健美在主流商業價值上的劣勢。

興奮劑的陰影與兩難健美運動,尤其是職業級別,不可避免地與興奮劑(Performance-enhancing drugs, PEDs)的使用聯繫在一起。多位選手,包括愛麗絲·凱爾(Iris Kyle)和納塔莉亞·庫茲涅佐娃(Nataliya Kuznetsova),都曾公開承認或被指出使用興奮劑。愛麗絲·凱爾在一次採訪中坦言,女性健美運動員若想發展出如今所展現的肌肉密度,幾乎「沒有辦法不使用(興奮劑)」。

這段影片比較了兩位傑出的女性健美運動員:十屆奧林匹克小姐冠軍 Iris Kyle(來自 2014年的狀態)和 嶄露頭角的 Natalia “Amazonka” Kuznetsova(來自 2019年的狀態)。儘管 Iris Kyle 在肌肉的線條和整體狀態方面表現出卓越的水平,但影片強調了 Amazonka 在肌肉尺寸,特別是腿部和臀部的驚人潛力。旁白指出,雖然 Iris Kyle 以其無與倫比的冠軍紀錄證明了她的實力,但 Amazonka 作為新人,其巨大的身材和未來發展空間預示著她有能力挑戰甚至超越這位傳奇人物。總體而言,這是一場關於巔峰時期的健美狀態與巨大潛力之間的假設性對決,旨在展示女性健美運動的精華和演變。( 影片來源: Marx Max Muscle )儘管 IFBB 官方禁止使用興奮劑,但據報導,該組織並未對運動員進行嚴格的藥物檢測。NPC 的桑迪·拉納利(Sandy Ranalli)在 2001年表示,藥物檢測費用過高,對於一個小眾運動來說「在經濟上不可行」。這種「不嚴格檢測」的政策,使得興奮劑的使用在女子健美界成為一個「禁忌話題」,很少被公開承認。興奮劑的使用也伴隨著健康風險。研究顯示,女性使用合成代謝類固醇可能導致聲音變粗、面部毛髮增多、攻擊性增強、陰蒂增大和月經不調等副作用。此外,為了維持上/下半身比例的對稱性,估計約有 80%的職業女性健美運動員會進行隆胸手術,以彌補健美訓練導致的乳腺組織減少。

後記未來展望:柔韌力量的延續儘管面臨諸多挑戰和爭議,女子健美運動仍在不斷發展和演變。它不僅為女性提供了一個展示力量與毅力的獨特平台,也激勵著更多女性打破傳統束縛,勇敢追求多元化的身體形象。從 NABBA Miss Universe 對多樣體態的接納,到 IFBB 旗下 Ms. Olympia 和 Ms. International 頂級賽事的專業化,女子健美正逐漸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更多的認可和關注。隨著社會觀念的進步,以及對健美運動本質的更深理解,未來女子健美有望在審美標準、運動員權益和健康保障方面取得更大的平衡與發展。這項結合了藝術、科學與堅韌意志的運動,將繼續激勵無數女性在力量與柔韌之間,書寫屬於她們的輝煌篇章。